[摘要] 目的 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影响。 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,按照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,分为A组(<7.8 mmol/L)60例、B组(7.8 mmol/L~11.1 mmol/L)28例、C组(>11.1 mmol/L)32例,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,对比三组患者的预后状况。 结果 随着血糖水平的上升,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、恶性心律失常、心功能≥Ⅲ级等发生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(cTnI)、N末端脑钠肽前体(NT-proBNP),均呈逐渐升高趋势,其中,C组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、恶性心律失常、心功能≥Ⅲ级等发生率及cTnI、NT-proBNP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1.88%,显著高于A组1.67%、B组3.57%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 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可提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状况不良,当血糖水平>11.1 mmol/L时,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。 [关键词] 老年;急性冠脉综合征;应激性高血糖;预后 [中图分类号] R541.4 [文献标识码] B [文章编号] 1673-9701(2014)34-0032-03 急性冠脉综合征(acute coronary syndrome,ACS)是老年常见的恶性心血管事件,较多老年ACS患者往往伴有应激性血糖增高现象,且已经有研究[1]证实应激性高血糖是ACS患者发生医院病死的主要危险因素。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(cardiac troponin I,cTnI)、N末端脑钠肽前体(N-terminal proBNP,NT-proBNP)是评估ACS患者预后状况的预测指标[2]。因此,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血糖水平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cTnI与NT-proBNP值,并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状况,旨在进一步了解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影响,现报道如下。 1 资料与方法 1.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~2014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,按照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,分为A组(<7.8 mmol/L)60例、B组(7.8~11.1 mmol/L)28例、C组(>11.1 mmol/L)32例。纳入标准:①美国心脏病协会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,AHA)和美国心脏病学会(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,ACC)联合制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[3];②年龄≥60岁。排除标准:①患有急性脑血管疾病、急性感染、肺源性心脏病、恶性肿瘤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;②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;③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。除了血糖外,三组患者在年龄、性别、体质量指数及既往心梗、吸烟史、高血压等比例对比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见表1。 1.2 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他汀类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、抗血小板药、硝酸酯类药及β-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西医治疗,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。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集静脉血液标本,采用酶法检测血糖水平,并分离血清,送至检验科实验室检测cTnI与NT-proBNP含量值。每日观察各组患者病情改变情况,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及心力衰竭、心源性休克、恶性心律失常、心功能≥Ⅲ级等发生例数,并进行对比分析。 1.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.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,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(x±s)表示,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;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,比较采用χ2检验,对于理论数小于5的计数资料,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 2结果 2.1 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比较 |